(未显示4个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 |||
第1逝: | 第1逝: | ||
− | 中華民國 |
+ | '''中華民國(1912—)The Republic Of China'''是中國歷史近代史上的政權,是中國的前朝政權,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制]]國家,曾在國際上廣泛代表「'''[[中國]]'''」。 |
− | 現在在國際上廣泛代表中國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
+ | 現在國際上和中國大陸公認 “中華民國” 和 “中華民國政府” 已於1949年4月23日亡國,現在國際上和中國大陸公認在國際上廣泛代表中國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
+ | |||
+ | 中國台灣認為 “中華民國” 和 “中華民國政府” 繼續存在。 |
||
臺灣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臺灣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
第14逝: | 第16逝: | ||
== 亡國 == |
== 亡國 == |
||
+ | |||
− | 後因[[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對[[中國共產黨]]的戰事接連失利,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武力推翻了中華民國政府。 |
||
== 紀年 == |
== 紀年 == |
||
− | + | 1912民國元年— |
|
== 國旗 == |
== 國旗 == |
||
第34逝: | 第36逝: | ||
1927年4月18日,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國民政府定國民黨黨歌《三民主義歌》為中華民國國歌。 |
1927年4月18日,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國民政府定國民黨黨歌《三民主義歌》為中華民國國歌。 |
||
+ | |||
+ | == 首都 == |
||
+ | “中華民國” 的 “行政中心” 是 台北 |
||
+ | |||
+ | 中華民國的首都是 南京 |
||
+ | |||
+ | == 通用貨幣 == |
||
+ | “中華民國” 的 “現行通用貨幣” 是 新台幣 |
||
+ | |||
+ | 中華民國的通用貨幣是 銀元(現大洋) |
||
+ | == 通用語言 == |
||
+ | “中華民國” 的 “現行通用語言” 是 漢語(台灣腔)、閩南語 |
||
+ | |||
+ | 中華民國的通用語言是 漢語(北京聲調音) |
||
+ | |||
+ | == 武裝力量 == |
||
+ | 1924年11月,國父孫中山在中國大陸廣東省廣州市附近的黃埔島上建立黃埔軍校後,開始組建黃埔軍校學生軍,定名為 國民革命軍。 |
||
+ | |||
+ |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從廣州開始北伐,國民大革命開始。 |
||
+ | |||
+ | 1947年,中華民國政府行憲後,國民革命軍改組為中華民國國軍。 |
||
== 總統 == |
== 總統 == |
||
中華民國歷任總統: |
中華民國歷任總統: |
||
− | (1911年12月南京臨時參議院頒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 | (1911年12月南京臨時參議院制定通過頒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 臨時大總統 === |
=== 臨時大總統 === |
||
第45逝: | 第68逝: | ||
(二)袁世凱1912年3月10日—1914年4月30日 |
(二)袁世凱1912年3月10日—1914年4月30日 |
||
− | (1914年5月1日北京參議院頒行《中華民國約法》) |
+ | (1914年5月1日北京參議院制定通過頒行《中華民國約法》) |
=== 大總統 === |
=== 大總統 === |
||
第54逝: | 第77逝: | ||
(四)徐世昌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 |
(四)徐世昌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 |
||
− | (軍閥曹錕賄選大總統後,北京參議院頒行《中華民國憲法》) |
+ | (軍閥曹錕賄選大總統後,北京參議院制定通過頒行《中華民國憲法》) |
=== 大總統 === |
=== 大總統 === |
||
第77逝: | 第100逝: | ||
顧維鈞(1926年10月1日—1927年6月16日) |
顧維鈞(1926年10月1日—1927年6月16日) |
||
− | (1946年12月南京國民政府制憲國民大會頒《中華民國憲法》) |
+ | (1946年12月南京國民政府制憲國民大會制定通過頒行《中華民國憲法》) |
=== 總統 === |
=== 總統 === |
||
(一)蔣中正1948年5月20日—1949年1月21日 |
(一)蔣中正1948年5月20日—1949年1月21日 |
2022年6月13日 (一) 23:20的最新版本
中華民國(1912—)The Republic Of China是中國歷史近代史上的政權,是中國的前朝政權,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制國家,曾在國際上廣泛代表「中國」。
現在國際上和中國大陸公認 “中華民國” 和 “中華民國政府” 已於1949年4月23日亡國,現在國際上和中國大陸公認在國際上廣泛代表中國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台灣認為 “中華民國” 和 “中華民國政府” 繼續存在。
臺灣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現在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的分裂狀態是第二次國共內戰後延續的政治對立的特殊狀態。
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於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告成立,並從清朝接收中國疆域之統治,中央政權歷經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時期變遷。二戰結束後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並接收臺灣、澎湖列島及南海諸島,站上世界大國之林。
憲政時期
1947年在制度上進入憲政時期。
亡國
紀年
1912民國元年—
國旗
中華民國在短短三十八年的歷史中使用過三面國旗:
1911年10月9日,清朝湖北新軍發動反清武裝起義,攻佔武昌城,史稱武昌首義、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在武昌成立,革命黨人逼迫清朝湖北都督黎元洪擔任湖北軍政府領導人,湖北軍政府定“紅色鐵血十八星旗”為中華民國臨時國旗。
1912年3月10日,軍閥袁世凱在北京繼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北洋政府定“從上到下排列的紅、黃、藍、白、黑五色橫長布條旗”(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
1927年4月12日,曾擔任國父孫中山侍衛的蔣中正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1927年4月18日,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國民政府定“滿地紅左上角青天白日”旗為中華民國國旗。
國歌
1912年3月10日,軍閥袁世凱在北京繼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北洋政府定《卿云歌》為中華民國臨時國歌。
1927年4月18日,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國民政府定國民黨黨歌《三民主義歌》為中華民國國歌。
首都
“中華民國” 的 “行政中心” 是 台北
中華民國的首都是 南京
通用貨幣
“中華民國” 的 “現行通用貨幣” 是 新台幣
中華民國的通用貨幣是 銀元(現大洋)
通用語言
“中華民國” 的 “現行通用語言” 是 漢語(台灣腔)、閩南語
中華民國的通用語言是 漢語(北京聲調音)
武裝力量
1924年11月,國父孫中山在中國大陸廣東省廣州市附近的黃埔島上建立黃埔軍校後,開始組建黃埔軍校學生軍,定名為 國民革命軍。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從廣州開始北伐,國民大革命開始。
1947年,中華民國政府行憲後,國民革命軍改組為中華民國國軍。
總統
中華民國歷任總統:
(1911年12月南京臨時參議院制定通過頒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臨時大總統
(一)孫中山1912年1月1日—3月9日
(二)袁世凱1912年3月10日—1914年4月30日
(1914年5月1日北京參議院制定通過頒行《中華民國約法》)
大總統
(一)袁世凱1914年5月1日—1916年3月22日
(二)黎元洪1916年3月22日—1917年6月30日
(四)徐世昌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
(軍閥曹錕賄選大總統後,北京參議院制定通過頒行《中華民國憲法》)
大總統
(五)曹錕1923年10月10日—1924年11月1日
臨時執政
段祺瑞1924年11月24日—1926年4月20日
胡惟德1926年4月21日—5月12日
攝行大總統
周自齊
高凌霨
黃郛(1924年11月2日—11月23日)
顏惠慶(1926年5月13日—6月22日)
杜錫珪(1926年6月23日—9月30日)
顧維鈞(1926年10月1日—1927年6月16日)
(1946年12月南京國民政府制憲國民大會制定通過頒行《中華民國憲法》)
總統
(一)蔣中正1948年5月20日—1949年1月21日
代總統
(三)馮國璋1917年7月6日—1918年10月9日
李宗仁1949年1月22日—9月30日